無現金社會
【廖珮君╱台北報導】手機搖身一變為「金融卡」,全民「一機」在手,就可消費、轉帳、提款的無現金社會來了。銀行公會擬定的「行動金融卡安控作業規範」已出爐,未來民眾只要下載「台灣Pay twallet+」App或是以國際行動支付(如Apple Pay),就可線上申請,將皮包中的實體金融卡(或VISA Debit卡)「放」在手機中。
此舉最大受惠者,將是無法辦信用卡的學生族,存款帳戶有多少錢,就可刷多少錢,一「機」完成消費、轉帳和繳費,也有助銀行增加學生族群的消費市場版圖。
銀行公會本周四(30日)理監事會上,將討論通過「金融機構辦理行動金融卡安控作業規範」草案,並報金管會核准後,各銀行將可全面開辦,全民邁入無現金社會又往前邁一大步。
須下載App並申請
據統計,目前包括土銀、合庫、彰銀、華南銀、第一銀、兆豐、新光、上海商銀等8家銀行都有「試辦」行動金融卡。金管會官員說,只要各銀行符合公會的安控基準、並報送營業計劃書,核准後就可以「全面開辦」。
依照8家銀行目前「試辦」HCE手機金融卡(即雲支付)模式,多需下載「台灣Pay twallet+」App後,再線上申請、下載一般金融卡(smart-pay)。
銀行主管說,未來全面開辦後,民眾除了下載「台灣Pay twallet+」App綁一般金融卡外,Apple手機也可望綁定簽帳金融卡(VISA Debit卡);但因蘋果手機中,無法做金融卡的感應刷卡,銀行端推測,可能將採QR-Code的「掃碼支付」。
據了解,蘋果和VISA初期將鎖定目前已開辦Apple Pay綁信用卡的7家發卡行推行,其中最積極的玉山銀,更已向金管會遞件申請,就等安控基準的「東風」拍定,就可上路。
據銀行公會草案,將民眾辦理手機金融卡,依身分認證強度,分為兩大類,一是以身分認證強度較高的,如採自然人憑證、晶片金融卡或是一次性動態密碼(OTP)等方式認證,該手機金融卡可以消費、轉帳和提款。
一存款帳戶限一卡
其中非約定轉帳交易的限額,每筆和每天都限轉3萬元,每月限轉10萬元,若是提款交易(無卡提款),每筆、每天和每月都限領2萬元。
若是身分認證較弱的第二類手機金融卡,包括和銀行客服做視訊、或是線上「知識詢問」、或使用固定密碼等申請,該手機金融卡只限實質消費交易,不能做轉帳或是領錢。
銀行主管說,該草案也限制,同一個存款帳戶只能申請一張金融卡,也就是一張實體金融卡、限搭配申請一個手機內的虛擬金融卡。
銀行主管說,未來民眾申請手機金融卡,只須具備一張實體金融卡、或是VISA Debit卡,再下載「台灣Pay twallet+」App(或是國際行動支付),進行線上申請,即可「一機」行走天下。